留学专业 怎么选?

2023-07-07

“单纯考虑就业前景,学什么专业比较好?”“如果选错专业,可以在就读院校转吗”……留学专业选择一直是中国学子关注的热门话题,到底如何选,且听国外院校招生官、中国留学生、留学专家怎么说。


国外院校招生官说莫把学科选择当择业


其实把选择大学学科等同于选择未来职业是个思维误区。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少行业都是靠多学科支撑的,就业和学科并非一对一的关系。近20年职业分化和新生速度加快,学科边界变得更是模糊,“职业学科”未必就是未来职业的保障。一个显而易见却经常被遗忘的道理是:雇主招聘向来不是仅仅看重雇员的一纸文凭,而是要寻觅一个有综合能力的个体。我所在的英国肯特大学曾对当地企业雇佣喜好做过调查,调查发现雇主对毕业生具体的专业并不十分在意,他们更在乎成绩单背后所显现的毕业生“可移植技能”高低:比如自学、书写、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并不是说学科不重要,而是说学科选择和就业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所以在报考大学时可以放下对未来的顾虑,而专注个人兴趣。选择学校当然也有技巧,除了学校和专业的师资质量之外,经常被家长和考生忽视的是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可能有不同的设计,比如必修和选修的比重、跨专业选课的自由度、是否有交换学习机会等都可能不同,而学术或就业辅导、社区实习这类附加技能培训的配套程度也会有所区别,这些“程序”上的差异可能对一个人最后所获得技能的“含金量”的影响和学科“内容”上差异的影响一样重要。因为这些决定了一个人在获得基础专业知识之余,能否打造让自己的简历与众不同的空间。总之,与其把大学看作是分别向定点职业输送年轻雇员的输送带,不如把大学看作是帮一个人挖掘自身能力,使其有更大职业选择空间的孵化器。


中国留学生说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吧

施煜程


我在很早之前听过一个说法:“生化环材(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四大天坑。”很多学长学姐跟我说过,学这4个领域的专业,就业很难,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环境科学与政策这个专业。




为什么如此选择?第一,在浙江舟山群岛长大的我对海洋、对环境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同时也和海洋有着特殊的联系。第二,从初中开始,我对海洋污水等话题的持续关注和研究让我了解到有许多环境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决。第三,因为家中长辈从事渔业工作,我见证了舟山渔场的大起大落,同时也经历了家中兴衰,让我更加坚定了读环境科学的信念。


我很幸运申请到了美国威廉玛丽学院,读环境科学与政策专业。虽然该校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在美国的名气却很大,其本科生在研究型大学教授中的口碑极佳,这也为该校学子进入知名研究生院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学生开始申请威廉玛丽学院,同时每年也有中国学生放弃藤校录取而选择这所学校。威廉玛丽学院创立于1693年,是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高等院校,悠久的历史赋予学校浓重的人文气息。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本科课程均由教授亲自授课。比如,我上学期所选的4门课,除了两节入门课是大课之外,剩下的环境科学入门与核心课程100(课程编号)都是30人以下的小班课。其中,环境科学入门这门课由两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共同授课。小班化教学的课程设置下,我与教授的互动非常多。在课上,教授经常会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交流,从而进行思维的碰撞。虽然小班课的教学体验良好,但作业量非常大。以我所上的核心课程100为例,每周我需要完成一本约200页的原版书阅读,同时为上课时需要讨论的话题做准备。

在就业和兴趣的专业选择天平上,我选择了后者。入学以来,上了这么多有意思的课程,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作者系美国威廉玛丽学院中国留学生)


国外院校首席代表说专业和留学城市选择需慎重


从宏观角度来谈留学专业选择,学生还是应该先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然后再根据感兴趣的专业匹配合适的学校。


留学国和留学国之间、国外院校之间,其课程设置、教学体系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建议学生在做专业选择和留学目的城市选择时要慎重。





如果确实不知道该怎么选专业,首先,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或者通过专业网站做性格分析、未来职业发展分析等专业判断,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规划有一个相对明晰的了解再去选择留学专业。其次,现在的线上课很丰富,可以选择相关国外院校的一些网课先试听几节,看自己能否适应。退一步说,如果听国外网课有难度,可以选择一些国内网课,对一些专业进行了解。最后,可以咨询周围的朋友、亲戚中对留学行业有
了解的人士,也可以问问正在国外院校就读的中国学生的实际感受。总之,要全方位、立体式地进行了解后再做决定,而不是看到一个专业名称,甚至连相关院校的课程设置都不了解就匆忙决定,这样是不理智的。比如说,金融是热门专业,但不是学了金融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能这么简单地进行推论。






当然,即使经过慎重的选择,也可能选错专业。在我从事国际教育行业以来,确实看到过学生读不下去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转专业也要分国家和就读院校,比如美国的一些大学,如果你读本科,通常是通识教育,刚入读时的课程设置非常广,可以有时间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但在英国,情况会有不同,不过也要分地区,比如在英格兰地区,通常大学本科是3年制,相对来说转专业比较难操作。但在
苏格兰地区的一些院校,本科是4年制,假如你入读时选的是历史,进校之后想学医学,可以同时双修,但读到后来,对其中的一个专业确实不感兴趣,就可以以另一个专业毕业,当然如果对两个专业都感兴趣,且有精力,也可以修双学位。相对读本科而言,读硕士、读博士的转专业又是不同的情况。总之,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不能笼统地去做判断。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专业趋势发展变化很快,可能遇到的情况是入读时还是热门专业,毕业时就没那么热了,反之亦然。专业的“冷”和“热”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想在相对变化的过程中,仅仅以“冷热”为维度选择留学专业,结果可能和自己当初的选择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学子还是应该将眼光放长远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留学机构专家说选错专业,该怎么办?




优先选择院校还是优先选择专业,这是中国学子在选择留学专业时常会遇到的一个困惑点。从专业机构的角度,笔者会建议学生优先选择专业,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群体可以分为出国留学走职业发展路径的和走学习深造路径的,前者留学之后要就业,专业背景还是比较重要,后者如果是从事学术研究,专业领域会越来越细化,选择专业同样重要。第二,如果学生回到国内就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也喜欢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雇员,这样可以为企业节省培训成本,拥有和岗位匹配的专业背景还是占优势的。




其实,从包括启德教育在内的调研机构的相关数据来看,中国学子的专业选择在近年来更多元化了,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也是中国学生留学更加理性化的标志。





中国学子选择留学专业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如果选错专业,真的读不下去了,可不可以及时换专业。




这就需要看自己所就读学校的教学体系,因为各所院校转专业的程序是不同的。例如一名学生真的读不下去自己所就读的专业,需要转专业,那么如果学校认可这名学生之前所修的课程,就可以免学分,但如果学校不认可,学生就需要重新读。也有国家的高校系统是打通的,如果课程相似度较高,是可以免学分的,专业衔接也会比较顺畅。





需要强调的是,转专业毕竟不是上上选择,在出国留学之前,对目标留学院校、留学专业进行充分了解,对未来的留学风险做好预判,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