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人这样教孩子早当家:“家庭经济课”正被全球借鉴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期间,许多家长都在思考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充实孩子的假期生活。其中,让孩子做家务,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正逐渐成为更多父母的优先选择。正如文丹在新书《这就是芬兰教育》中所揭示的,芬兰教育系统对家庭经济课的重视程度表明,良好的生活能力实际上是全球父母和学校非常关注的孩子的重要竞争力。
我们把目光投向芬兰初中生的课程表时,一门课程可能会引起我们兴趣,它就是家庭经济课。
这是什么课程?学做家务的课程?学经济学的课程?初中就学经济学了?
01
家庭经济课的三大主题
这是一门与经济学无关的生活教育课程,我们将从烹饪、家务和家庭理财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并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可持续。简而言之,我们将教导学生如何过上美好的生活。
第一项技能是做饭,分烹饪和烘焙两类。
学生需要掌握烹饪和烘焙的技能,例如准备食材、阅读和理解食谱、识别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使用烤箱等。同时,他们也需要学习饮食文化,例如食品安全、食物链以及饮食文化与宗教的关系等。在实践操作中,他们可以逐步学习食物知识和饮食文化。
芬兰大学推出了一项名为“芬兰家庭项目”的计划,旨在帮助留学生融入当地生活。通过将留学生与当地家庭配对,形成“友谊家庭”,该项目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还帮助当地家庭拓宽国际视野。同时,该计划还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芬兰家庭里的女孩米拉娜说:“我很喜欢这门课,我学会了做蔬菜、肉排和烤鱼,烘焙蓝莓蛋糕、起司蛋糕、草莓巧克力蛋糕。我知道自己擅长烘焙,我们班男生都非常喜欢吃我烘焙的蛋糕,可我不太会烹饪。”
第二项技能是做家务。家庭经济课可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做家务,更是通过做家务让学生养成可持续的生活习惯。
在这门课程的熏陶下,14岁的米拉娜已经养成了及时清理厨具的习惯。她不仅善于使用洗碗机来清洗家人的餐具,还知道如何手洗餐具以节约用水。此外,她已经具备了环保意识,懂得珍惜食物和进行垃圾分类。而且,她还能读懂衣物标签上的洗涤说明,更有效地使用洗衣机。
校教师将教授大家如何识别广告对自己购物的影响,进而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米拉娜强调:“不要被广告迷惑,只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米拉娜和莱维的妈妈说,她的中学时代就有家庭经济课,那可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她学过如何清洁冰箱、读懂衣服标签上的洗涤说明,学做芬兰传统食物,如黑麦面包、风车酥、馅饼、肉桂卷等。没想到一门课程,竟成了两代人的共同记忆。
第三项技能是家庭理财。
如果说前两项技能显得有些“微观琐碎,过于居家”,那么第三项技能则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深度参与家务活动,让孩子全面了解家庭消费的结构,学习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来规划、分配和安排家庭生活。这样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财商。
在芬兰,家长们会每个月给孩子生活费。有些家庭选择每周给,我们家里就是每周给。我每周会给大儿子5欧元,二儿子3欧元。如果他们愿意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或者主动承担家里的清洁工作,他们还能赚到额外的零用钱。
帕卡里宁有五个孩子,大儿子16岁。从孩子们大约10岁左右开始,我们就向他们介绍工资分配的观念,并与他们讨论食物、弟弟妹妹的幼儿园费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花费。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家庭开支的构成。
02
“不学习,先做饭”
在芬兰的学校中,这门课程通常只在七年级开设,属于必修课。而在八、九年级,该课程则变为选修课。每周会有两节连上的课程,总共两个小时,通常排在上午的第一、二节课。尽管课程时间安排在早晨,但学生们并不会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学习如何做饭。他们在课堂上制作的食物就是他们自己的午餐。
做饭虽然是一项技术活,但仍然需要理论指导。在课程中,教师会抽出15至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一起研究食谱,分享技巧。如果你以为这门课程只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如何烹饪、购物和理财,那么你就错了。实际上,这门课程真正让学生走进厨房,拿起锅碗瓢盆,对照食谱,点燃炉火,亲自动手做饭。
为了给学生提供家庭经济课学习的真实环境,每所学校都配备了“厨房教室”,通常设有两间教室,其中一间教室设有6个灶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经济知识。
米拉娜,我们班有22个学生,被分为6个小组。我们使用3到4个灶台共享做饭。幸运的是,有一间教室足够宽敞,可以容纳整个班级。
芬兰的教育体系注重公平和平等,这种理念贯穿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厨房使用方面,每个学生都被平等地对待,以确保他们能够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而不是个别人独占厨房,而其他人只能观看。
家庭经济课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通过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实现真正的“做中学”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重要的是照顾家人
芬兰的学生不仅需要读书,还需要深度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公民生活,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互的场域内活动。如果没有家庭的深度参与,学生将很难在学校学习家庭经济课。
首先,作为家庭成员,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家庭经济课程来学会照顾自己、分担家务,并理解如何照顾他人。这门课程与我们强调的“要有照顾他人的意图、心意”不同,它更侧重于培训学生照顾他人的实际技能,例如为家人烹饪一顿美味的饭菜,为父亲制作生日蛋糕,挑选母亲喜欢的餐具等,从而让孩子真正成为家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其次,作为学校集体生活的一员,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下能够与他人分工合作,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并能够计划、组织、操作、管理自己的资源。看到男孩从小就系上围裙,挥舞刀铲,炒菜煮饭,烘焙点心,让我真正理解了芬兰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男人分担家务真的是从年轻时就开始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作为家庭的消费者,开始了解家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这能够有助于培养他们正确使用金钱和理财储蓄的能力。他们可以学习如何购买既有实用价值又具美感的物品,并且如何让家庭生活可持续发展。家庭经济课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让我们不禁感慨芬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如此出色,芬兰的课程设置真正做到了贴近生活。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每一项技能,都能在生活中得到反复的实践操作,这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潜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真正实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许多国家只将家政课、木工课等贴近生活的实践课程作为选修课,供部分学生选择学习。但在芬兰,这些课程却被视为必修课,与语文、数学一样重要,并且占据了学生一半的学习时间。在芬兰学生一周的总课时数平均为25的情况下,家庭经济课、手工课、视觉艺术课等课程就占了13课时。
04
好的教育让孩子边做边学
在芬兰,家庭经济课被视为一项跨学科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概念、问题和现象联系起来,并理解它们的交互关系。通过这种课程,学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家庭和社会中。
这不就是融合物理(测量)、生物(植物的生长)、健康(营养搭配和食品安全)、视觉艺术(颜色搭配)、手工(动手操作)、宗教(饮食文化)等的多学科学习吗?
芬兰国家课程大纲着重培养横贯能力,强调学生掌握通用学习技能。
家庭经济课意在通过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合作和互动技能、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大纲提出的“七种横贯能力”:
1、思考与自我学习能力
2、文化感知、互动沟通与表达技巧
3、自我照顾、他人互动和管理日常生活能力
4、多元识读的能力。
5、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
6、职业技能与创业的精神。
7、参与、影响并构建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
归根结底,芬兰的家庭经济课程最令我着迷的是它所传递的价值观:全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
我们希望教育能够设置实际操作性质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中学习”和“玩乐中学习”来真正提升幸福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